在改革中成就教师成长
一个好教师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
读书既是获取知识、提升自己最好的生活方式,更是心灵得以滋养、不断成长的自我历练。阅读可以让我们拥有高尚的品格、过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我们的人生,因阅读而精彩,因书香而芬芳。教师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并随时充实更新。
当然,仅靠学校期间和教材上所学的那点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并能够把所学理论和日常教学的实际及科研活动巧妙结合。因此,每位教师一定要养成读书和写读书心得的习惯,自觉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书籍和期刊,掌握前沿的教育信息,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才有稳固的基础。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做到博学多才,“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读写结合,才能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身的提升。
教师还要树立研究意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1999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过去,一提起课题研究,我们总觉得很神秘,很陌生,甚至觉得那是专家、学者才能做的事。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少不了要思考、要研究,而课题研究就是将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共同探讨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磨炼的过程中,材料的准备、课件的制作、课堂的打磨,会让教师收获颇多,学会了原来不懂不会的东西,与此同时,讲课水平、材料组织能力、总结汇报能力均会有质的飞跃。通过科研实践,教师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积累科研方法和技巧,最重要的是可以养成一种良好的科研习惯。
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教师的理论水平会有明显的提高,不做单纯的“教书匠”,做研究型教师,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知识、会研究、善创新的教师,已成为每位教师的追求。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要想影响学生,就必须紧握阅读这柄利剑,斩掉灵魂深处的荆棘,做一个有修养、有文化的人。
我们深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借鉴,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能做新时代的教育精英,做新时代的教育闯将。
风华正茂育英才,碧血丹心树栋梁。朝气蓬勃的五寨教育人,一定会以崭新的姿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谱写五寨教育的新篇章。
(狄丽君,第四小学语文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