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文字 > 乡情如酒醉煞人

乡情如酒醉煞人

2020年09月23日 19:05:55 访问量:298
乡情如酒醉煞人
——读五寨第二本文集《清涟碧波》
贾志清
    雄伟的芦芽山下,有一条波光粼粼的河叫清涟河,是我们五寨人的母亲河。清涟河水是从巍巍芦芽山脉的岩缝中迸发而出,积滴水成溪,汇小溪成河。河水清澈如练,蜿蜒曲折,奔流不息,贯穿全县南北,滋养数万百姓,然后向黄河奔去,汇入浩翰的大海。
   母亲河畔,近几年来,在历届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的大力支持下,有一群老中青三结合的热爱文学的人士凭着对文学的挚爱,不畏艰难,从《清涟》文化期刊起步,经月累年,学习探索,摸爬滚打,已渐渐成长成熟起来,正成为五寨文化圈内最具生命力的中坚力量。以年青一代东方、笑梅、晋成为代表的几位前行者胸怀壮志,矢志文学,手握妙笔勇敢地走向文坛。以“积硅步以致千里,积滴水以成江河”的决心,把他们自己的作品堂堂正正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们自已也堂堂正正从山西作家协会找到了自己的坐椅!更让人惊叹和佩服的是他们敢作敢为、敢于啃文学硬骨头。他们自发组织自撰文稿自筹经费,自行编校自题封面,一句话,他们靠自力更生白手起家,以正式出版了两部文集,即一部《芦芽新绿》,一部《清涟碧波》,这两部文集成了五寨人争相传看的作品,成了周边县市引起关注的作品,也成了在飘泊在外的五寨人解脱乡愁,了解家乡的作品。文集传送到忻州、太原、北京和祖国各地,宣传五寨,让人们了解五寨,是五寨文化界值得庆贺的喜事,这也是忻州文化界的奇迹!两本文集成了五寨形象生动的名片,成了五寨县人文经济,社会发展高品位的宣传画册!文集为五寨人争了光,争了气!真正的小康社会不仅要有吃有穿,有车有房等物质需求,还应该有文学艺术的精神享受。我作为五寨人,感谢这群志士给我奉献的精神食粮,他们挚爱文学的意志如芦芽那样坚定,献身文学的情怀似清涟河那样绵长。
    《清涟碧波》成了我床头书柜心仪必读的书籍。一有时间,总要翻看几页。有时睡前拿出来翻看,不知不觉就到了午夜。书中的文稿似陈年醇酒滴滴入心,悠悠入醉。原因何在?就在于文集乡情满满,乡情浓烈。
    翻开《清涟碧波》,多数文稿的作者是我的同学、朋友和校友。和他们或多或少相处的情景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从文中了解他们的精神情趣,体会他们的文学功底,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喜悦。
    读着老同学闫治平写得《丁香情愫》,读着他女儿闫娟娟写得《又见丁香》,我仿佛又和治平与娟娟一起回到了五寨师范那座传奇般的学校,看到满校园的丁香生机勃勃,闻到丁香淡淡的清香。似乎听到治平在吟涌“我的丁香在记忆深处,总是那样蓬勃,义无反顾地开放。”听到娟娟优美的声音朗诵“校园的丁香,器宇轩昂,丁香的伴读,沁脾书香。”我曾在五寨师范工作了二十四个年头,我时不时地会想起五寨师范的一草一木。治平父女的精采文笔,唤起我无限遐想和思念。我为他们父女挚爱文学小有成绩点赞,也为他们的生花妙笔点赞。
   读着校友蔺晓渊的《梦里梦外师长情》,我真想再回家乡五寨,再坐在五寨中学平房教室里聆听晓渊父亲蔺继才先生给我们讲哲学讲时事,给我们上团课。晓渊从五寨师范毕业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从教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成为山西省教学能手,精神可贵,确实令人敬佩。他从《清涟》杂志开始就笔耕不缀,屡有佳作。他文思敏捷,文字朴实,文章满满的正能量。我做为他的校友感到十分高兴,他为五寨师范争了气,为五寨教育界立了功,我衷心为他鼓劲加油。
    李晋成和我没有多少直接交往,但我知道他是五寨师范毕业的高才生,他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写道“五寨师范毕业分配即登上讲台,开始传道授业,教语文、教数学、教美术、教书法,凡在师范所学皆有用场。看到学生成绩一步步提高,我的心船张满了帆。”“透过学生那双双水汪汪的眼睛,我不仅看到自已的梦想,更看到祖国的未来!于是我将十六岁的幢憬、二十岁的豪情全部用到教学中。”“我希望自己的学生考上忻一中,考上985,考上211。”读到这里,我与他心合一契,情意相投,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是多么崇高而远大的志向,同时也可以窥见晋成流畅如云的文笔,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豪情。
   李恒先生因是我同学的弟弟,我们有一种亲近感,多年前就和他相识相知。他学历虽然不高,却是《清涟》杂志成长壮大的功臣。散文、古风、近体诗都时有佳作。他能担任《五寨文史》的编校,担任乾隆版《五寨县志》点校,实属不易。可以想到他自学过多少东西,下过多少功夫。《清涟碧波》中他的三篇散文,几首诗作都可圈可点。尤其是《集楼》一文,以平实的文字,以自家住楼房为线索,用以小县大的笔法反映了家庭巨变,祖国巨变的大主题,立意新,文字精,是难得的好文。他说“写作并非容易事”是“有几分耕耘,才有几分收获”,“梅花香自苦寒来”,作品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确为中肯之言,经验之谈。要写好一篇文章确实不易。应为五寨文化圈内这位勤勤恳恳的老黄牛送上一束鲜花,愿他佳作连连。
   石德生、杨希存、朱和森三位先生就不细说了。他们的文章在《清涟》上刋出多篇,篇篇都是精品。文章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足以和“写家”们相比,读他们的文章是一种享受。三位是五寨文人中的骄子,五寨文化事业的开拓者。愿他们常写常新,有更多的精品供我们享受。
   我特别钦佩赵东方小弟,我和他只有电话和微信上的联系。读了他的文章,了解了他组织五寨文学有识之士出版两本文集的过程,我觉得他是一位勇士。一个学体育的人,爱上文学就再不回头,一往直前。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组织两本文集问世,并又开始组织第三本。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两本文集在一些人看来是小,虽小却是东方用大量心血换来的,他是我们五寨文化界敢于前行的勇士。可以豪不夸张的说:没有东方的努力就不会有两本文集的出版,他的努力,开辟了五寨文学前行的新路。
  翻开《清涟碧波》,好象又和程永温老友在山村的小窑里“打平伙”、好象又和徐治国“父爱如山”的父亲徐茂山在邬耳村的土坑上话桑麻,拉家常,听他“赶集”归来的爷爷讲邬耳村的变迁,好象又看到写“黑小子白女子”的王继树正在舞台上用普通话主持大型晚会帅哥风彩……
翻开《清涟碧波》,觉得巍巍芦芽山在笑,美丽的高山草甸荷叶坪在笑,大美五寨沟在笑,源远流长的清涟河在笑,东、西雪山在笑,大窊山在笑,清荷公园颐峰公园在笑……  
《清涟碧波》让我看到土豆花开了,扎蒙花开了,向日葵开了,胡麻花开了……整个东西两梁、八十里丁字平川花团锦簇,绿色满溢,牛羊遍野,欢歌四起。人们赶着“牛”去“看戏”,围着“老屋”在“写作”,十一万人民在“告别今天”,期待明天“梦里开花”!
一本文集,为我送来这般浓烈的乡情,画出这般独好的乡景,传出这般亲切的乡音,如此美酒,咋不醉人?
                        2020年初秋于忻州
编辑:赵东方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自学网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教育科技局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