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动态 > 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素养

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素养

2020年11月03日 17:00:59 访问量:264

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素养

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素养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听的能力培养

1.培养倾听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应让他们懂得在倾听时,尊重他人,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且不随便插嘴,注意听他人把话说完。上课时,训练学生在教师讲课时,眼睛看着老师,不随便插嘴,有话举手;在学校集会时,不东张西望,眼睛看着讲话的人,思考和记住他人的讲话;其他场所,要关注他人的讲话,不要乱插嘴,经常检查评比、总结,表彰表现好的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创设倾听气氛。课堂倾听气氛决定教学质量。良好的倾听气氛尽可使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艺术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所以经常运用新颖有关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把音乐带入课堂,编排课本剧,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年长倾听时间。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已经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因此,要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特点 ,延长学生听讲时间。一方面,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师的讲课思路上。另一方面,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致教学的重难点上。

4.理好听记关系。上课时一定要以听为主,为笔记为畏。要边听边记忆,边记忆边理解,在理解中做好笔记。

二、说的能力培养。

1.学习说话要求。在说话教学中,认真训练课本上的说话内容,尤其是口语交际内容,训练学生敢说话、说好话。

2.提供说话机会。组织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主题论坛、课前一分钟谈话等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活动,千方百计地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教育学生利用课内课外、台上台下的一切机会,积极锻炼自己,刻苦训练口语,多与陌生人交往,多与老师及自己感到尊畏的人交谈。

3.训练说话技能。经常训练学生说话,重视教给学生话说的方法、表达的技巧。譬如怎样使发音准确清晰;怎样掌握语调语速;怎样使说话有条有理,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怎样根据不同的目的、场合和对象来调整说话的内容;怎样运用手势、表情、体态等增强话语表现等,使人百听不大厌,声声入耳。训练学生说话像演讲,像朗诵,节奏感强,娓娓动听。

三、读的能力培养

1.培养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书籍在影响一个人程度上,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读书,喜欢读书,一有时间就读书,并推荐语言质朴生动、内容引人入胜、激发阅读的兴趣的读物,让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有一种非一口所读完的感觉。还注意学生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推荐课外读物。

2.拓宽阅读范围。教师应经常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章,既有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也有准确易懂、逻辑性强的说明文。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人文历史、新闻报道等。这样,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其阅读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3.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开始应“初读”,读通、读连贯,了解主体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然后要“精读”,细读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还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最后要“通读”,注意语速、语调、语气,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高要求地读通全文。对于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精读”“速读”结合,读完之后,要把内容串起来融会贯通。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以“导读”为主。文章中的些深奥的地方,隐含在文字中的含义,给学生以指点,三言两语,帮助他们领悟。经常组织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多交流,多争论。

4.保证阅读时间。课程中应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每天中午安排15——30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要求每人每天课外阅读500个字左右的短文。

四.写的能力培养

1.指导作前观察。

2.帮助作前积累。

3.训练多说多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学生有了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就为其终身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白向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自学网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教育科技局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