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动态 > 重新定义好教师

重新定义好教师

2017年04月11日 23:07:09 来源:中国教师报 访问量:744 作者:王占伟

    什么是好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有课堂掌控力、会教书、特别能讲通常是评判好教师的标准。但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看来,这些很会教的教师已经落伍,“如果说19世纪和20世纪的好教师都是‘教的专家’,那么21世纪的好教师则必须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

    “学习行为的设计者”为教师修炼指出了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仅在学科知识学习方面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也不能称其为好教师。因为教育的核心是做人。在这个问题上,古圣先贤有更深刻的认识。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用古圣先贤的标准衡量,好教师必须觉悟、践行师道,而师道的核心在于守“中”。天道酬勤,人道酬和,师道酬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表达。将这句话浓缩为一个词就是“允执厥中”,化为一个字就是“中”!

    好教师要悟“中”。这里的“中”绝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中庸”,而是与大“道”相通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与阳之间、把控阴与阳的就是“中”。所以,老子才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悟“中”即悟道,悟道才能传道,传道才能从最根本处让学生会做人、善创新。要悟“中”,必须要用心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悟“中”的基础上,好教师必须守“中”。在我看来,教师守“中”必须做好三点:

    一是少教多育。教与育是两个概念,如果教是“阳”,育就是“阴”。现实教育的问题是教得太多、育得太少,以致许多学校充斥着教训、教导、训练,而“育”却少之又少。什么是“育”,其实就是让孩子在爱的环境里自己体验、感悟、成长。中国古代教育家都是少教多育的典范,孔子自不必说,商朝宰相伊尹辅佐了5位帝王,作为太子的老师,其核心教育思想就是少教多育。鬼谷子培养的几个弟子,决定性地影响了战国纷争的局势,其教育成功的秘诀是“以修身之道驭治世之术”,其教育方式亦是少教多育。

    二是少教多学。教与学也是两个概念,如果教是“阳”,学就是“阴”。之所以要课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为什么要少讲?因为少讲才近“中”,才有可能把控教与学、教与育之阴阳,减少对学生的干扰、控制、伤害,利于学生早日发现自己、成为自己。

    三是少他多自。换句话说,就是减少“他主”,注重“自主”。一个人不可能改变另一个人,除非他愿意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教育本质是自我教育,好的教学本质是自我学习,好的管理本质是自我管理。现实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班级管理,“他主”仍处于主导地位,成人对孩子控制过多,进而导致成长中的伤害,让孩子不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走向“自主”,就是教育者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更多的是提供爱的环境,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让成长成为自己的生命常态,而不是自己不成长却要求孩子成长,自己不读书却强迫孩子读书,自己不学习却强迫孩子学习。

    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大背景下,教育应该率先复兴。教育复兴的根本在于让我们的教育理念植根于中华文化,创造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样态。这是中国教育的大势,洞悉此大势的教师,必须悟透并践行“守中”的师道。

编辑:张俊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自学网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教育科技局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