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同化和顺应

同化和顺应

2015年01月25日 22:26:51 访问量:77

同化和顺应

    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换句话说,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顺应就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或个体在对环境的要求作出反应时发生变化的倾向,亦即修改观念或改变行动(格式)。同化与顺应的作用可以用食物消化过程作比喻。人吃食物,通过消化作用,把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这就是同化作用。在把食物转化为可吸收的物质时,人体有关的器官如胃、肠都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如胃壁收缩分泌胃液这就是顺应作用。一个儿童在认识一样新事物时,往往倾向于用原来的知识结构来同化它,但是因为新知识不同于原来的结构,于是在同化新知识的同时,必然要引起原有结构的变化,产生一种新的结构以顺应新的知识(见图4-1)。正是这样,儿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既丰富了认识,也改造了认知结构,发展了思维。

    同化与顺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有同化,必然有顺应。如果一个人只有同化,没有顺应,那就是说,这个个体处于永远与外界适应的状态,无须学习,也无从发展了。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只有顺应,没有同化,这样个体就会处于永远无法稳定下来适应环境的状态之中。当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处于平衡状态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所有合适的行为都包含某些同化和顺应的元素,但并不是所有活动中,同化和顺应的比例都相当,有时同化占优势,有时顺应占优势。当同化占优势时,儿童就往往会出现自我中心主义,主观地歪曲现实。这在儿童假想性游戏中经常可以看到,儿童往往根据自己的想象,任意改变客观事物。当顺应占优势时,儿童就完全按照事物外部特征来塑造自己的动作,如模仿性游戏。当同化与顺应取得均衡时,就能最有效地适应世界,这种状态可用平衡一词来表示。

    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有时处于不平衡状态,但到一定的时候总会取得平衡。这是什么原因呢?皮亚杰用自我调节的机制加以说明。皮亚杰认为任何生物都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时,不断从自身的动作中得到蕴藏着%"这些动作的自动调节的信息”,使思维朝着必经途径发展。当外界某一因素千扰或影响主体偏离了必经途径时,那么主体内部马上会产生一种流动乎衡的反作用,又把机体导还到正常的顺序里;如果这样做失败了,就把机体导入新的但与原来相似的途径。

    概括地说,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与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断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平衡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当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时,同化与顺应取得平衡,主体具有一定的思维结构或表现某种稳定的智力特征时,我们说平衡是一种状态。当我们认识到平衡不是最后的平衡,一种平衡的建立意味着新的不平衡的开始时,那就可以说平衡是一种变动的过程。儿童的思维就是不断地从一种平衡向高一级的平衡发展的过程,平衡不平衡-平衡……这就是儿童不断增加适应能力的过程,思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同化、顺应和平衡将贯穿人的一生。

编辑:李鹏飞
上一篇:感知运动期(0-2岁)
下一篇:适应和組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自学网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教育体育局 特此声明。